如何利用呼叫中心进行活动邀请(二)
2012-08-30 00:00:00
  在活动邀请实施的各个阶段,项目经理应根据阶段目标安排合适的人力资源、数据资源和系统资源。同时针对项目实施中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对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实施策略,做好实施流程的持续改进工作。
  在上一期中,笔者谈到了利用呼叫中心进行活动邀请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是迈向成功的良好开端。在本期中,笔者将向大家介绍呼叫中心在活动邀请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明确项目实施目标
  在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活动的组织方会根据推广需要向负责邀请的执行部门或呼叫中心提出邀请的目标。由于任何一次活动从策划、筹备到组织实施都是一项庞杂的工程,因而企业通常会选择外包的方式,将活动整体外包给公关公司去执行。这样一来,所选择公关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对某项活动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多数公关公司为了保证活动的推广范围和现场的效果,以邀请嘉宾的数量作为目标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但笔者认为,对于任何一次活动而言,参会数量只是一个基础目标,企业更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以确保参会人员的质量符合活动推广的真实需求:
  ● 邀请嘉宾的行业分布;
  ● 邀请嘉宾的职位标准;
  ● 邀请嘉宾的决策能力;
  ● 邀请嘉宾的购买意向等。
  2、 目标分析和分解
  活动组织方的邀请目标一旦确定,呼叫中心需要进一步地对目标进行分析和分解。目标分析可以帮助呼叫中心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为项目安排最合适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系统资源、数据资源等)。
  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目标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要求
  例如:如果活动分为几天举办,需要考虑根据每天的主题、邀请的嘉宾规模、以及参加过其中一天活动的嘉宾是否有可能参加其他几天的活动;如果是巡展,需要考虑各城市召开的时间、经济发展情况、广告力度、历史参与情况、甚至交通问题,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对活动邀请的成败往往会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
  ● 目标的总体规模要求
  邀请的上限数量及下限数量都需要考虑。客户在提数量方面的目标时往往会提出一个理想的指标,比如:“邀请每天到会的人数为1000人”,但实际情况总会有出入。有经验的项目经理会与客户针对需求界定出一个范围,例如:“客户所能够承受的最低参会规模为850人,最高不能超过1100人(这个数字往往关系到客户的预算);总体规模的确定,将帮助呼叫中心确定调用或采购邀请数据的总量,以免造成浪费。
  ● 参会嘉宾的性质分析
  对于参会嘉宾的性质,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要求。经常需要考虑的有:参会嘉宾的行业来源和各行业的比例、岗位及职务要求(例如:是希望邀请的嘉宾属于技术类型还是市场类型、是工程师还是中高层管理者等)、决策能力(例如:是要求“主要决策者”参会还是“参与决策者”参会)、历史的参与情况(被邀请的嘉宾是否要求是曾经参加过企业的某些活动的人员,还是需要屏蔽掉参加过某类活动的人员,在这方面需要有强大的数据仓库的支持)等。
  ●参会嘉宾的价值分析
  利用呼叫中心进行活动邀请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体现在“对参会嘉宾的价值分析”方面。呼叫中心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电子邮件或传真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以客户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调查将被邀请的客户分类处理。
  例如可以分为:A、3个月内有购买需求;B、 3-6个月内有购买需求;C、6-12个月内有购买需求;D、12个月后有购买需求;E、没有购买需求但对企业发展有影响的客户;F、相对无价值的客户等六种类型。
  然后再根据客户要求的各部分所占比例情况,结合参会嘉宾的性质分析,设计出不同的邀请脚本,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邀请,以提高参会人员的质量。
  现在,很多跨国领先企业进行市场活动的目的已经不仅是品牌知名度的推广和新产品的信息发布,而更希望借助市场活动直接产生“销售机会”。在一次活动中,“销售机会”的数量和价值主要受到邀请阶段的数据分析、人员素质、调查设计、实施控制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目标分解”是在完成充分的目标分析后进行的一项必要的工作。利用呼叫中心进行活动邀请通常分为调查、邀请、确认、提醒四个阶段。目标分解就是将邀请的总目标按照各阶段发生的先后顺序,通过递推的方法分解到这四个阶段,在邀请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这四个目标的控制和调整,实现总目标的方法。
Copyright © 2016-2021 河南加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199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