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胜任力
模型之定义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 6 大类, 20 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 20 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 .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 4 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 .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 2 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 .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 3 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 .管理族,具体包括 4 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 / 果断性
5 .认知族,具体包括 3 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 .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 4 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除了规范化的制度与方法之外,更大的必须能够发现人才以及运用人才,这项重责大任里面包括了人才的供与需,也就是说能够将企业所需要的关键岗位及其工作说明书说的到位具体,又能够将符合工作说明书列出的能力的人才找到并用上,还能够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做到,这就是 21 世纪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领导们要做的好事。
岗位胜任能力模型能被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选、用、育、留各个环节,融会到公司的甄选体系中,以此保证参与招聘决策的每个人都依据共同的标准,而该标准应该是同优良业绩密切相关的。融会到业绩管理体系当中,以此保证人员能够得到有关同胜任工作息息相关的行为与技巧的指导和反馈。结果是,新雇佣的人员能够更快地实现最大生产力,并且离职率也会相应降低。针对个人优势先行发挥,然后融会到培训管理体系当中,其结果是优势才能获得进阶开发,而短板获得基础开发,完全符合个人特质,也符合培训资源最大效率。薪酬体系建设也可参照个人特质与实战经验之搭配,进行更合理化的作业规划,更符合一致性与公平性原则。
如果没有建立一套规范而且精准的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根据经验和观察所得,常常会发生底下所描述的问题:
◎选人、用人、育人时,所依据的标准不明确;
◎只关心员工能不能胜任而不关注员工适不适合做;
◎培训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知识、方法、技巧培训了一次又一次,但业绩还是不明显;
◎存在“干一行,爱一行”的误区,不能做到发挥员工的优势;
◎不知道本企业运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有的人学历、知识、技能均很好,但不能产生高绩效。
◎专业人员发展空间成为老大难问题;
◎优秀的专业人员看不到发展前途,人才流失;
◎提拔优秀的专业人员做管理工作,造成资源浪费。